找到相关内容4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的终极?——立足于“负向价值”的佛教信仰发生

    。但是大乘佛法的“悲感”价值发生,在方法论上却不能立足于“空性”本体论和以如来藏学为代表的心性形而上学,而应该立足于对释尊“出离而担当”本怀的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大小乘佛法的冲突、完整地发挥佛法“...”的“缘起性空”。这样一来,“空性”作为一种本体论思维,在大乘佛学这里却奇异地发展为真常论。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心性形而上学虽然设定了正负价值的对抗——心之生灭与性之真如(或“识”的染、净种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0059830.html
  • 法脉——教派:法相唯识宗之中国命运

    ldquo;性生”等心性本体论作为依据,走的是一道重解悟、重直觉的佛性体认路径。其强调从本末、源流诸关系上直接打通一切存在的界限。佛性与问学为一,真如不在无明之外,功德的具足亦不待外求,只要返本或...佛性论的深刻影响。作为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典型如天台、华严、禅学诸宗,就已大量吸收了传统儒学的思想内涵,构建了儒学化的中国佛性论思想和佛学体系。儒学重德性,佛教讲佛性;儒学关注精神修养问题,佛学讲究心性修...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5461717.html
  • 佛学理论中有“本体论”学说吗?

    本体”随缘生成现象之类,[①]甚至还有提出“心性本体论”或“佛教本体哲学”的。[②]如此移植是否与“本体论”的原义相符呢?的确有加以澄清的必要,以引起学界同仁对此问题的重视。  “本体论”与佛教缘起说...佛学理论中有“本体论”学说吗?  作者:夏金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博士)         提要 目前,佛学界普遍存在的以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学说来解释佛学理论的现象。实际上这种理解是...

    夏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161943.html
  • 儒佛导言(2)

    天人合一的心性本体论。李翱的《复性书》的思想理论与表达方法与中国佛教的佛性理论多有相近相通之处。宋明理学家虽然大多反佛,但是却在反佛旗号下大量吸收佛教的佛性理论。心学家受禅学影响更大更深。王学及王门...先生于禅学尤极探讨,发其所以不同之故,自唐以来,排斥佛氏,未有若是之明且悉者也。”作者通过对罗整菴《困知记》辨禅辨陆王各节的辨析研究,却发现就言心性者论之,则“禅宗意见有转近孔孟,而程朱之离孔孟有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5562652.html
  • 佛性·本心·良知——陆王心学与佛学

    为纲骨,冶佛性与伦理于一炉的王学,究竟与佛学有些什么关系?  王阳明在心性本体论上基本上是循着陆九渊的路数走的,亦即从“心即理”的思想推出“心”是天地万物乃至人伦道德之本原。所不同的是,王又进一步用...探讨究竟是佛教中哪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影响时,又会惊奇地发现,对两宋之后的儒学、道教乃至其他文化形式影响最烈者,当推佛教中那种已被中国化了的、日益注重心性的佛性理论。  全面探讨佛性理论对中国古代...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3164641.html
  • 漫说《坛经》——丝路佛教文化现象研究之五

    《坛经》超验心性本体论思想,说“自心本清净”与说“佛性本清净”,二者固无不同。慧能传法偈与神秀传法偈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阐发“明心见性”的顿教大旨,后者则强调“拂尘看净”的渐教法门。既然心性原本清净无染,自然无须“拂尘看净”,只须直下心源,发露心性本有之真智,洞照内外,识自本心,体用如一,则行住坐卧,道法自然流通,即是般若三昧,亦名明心见性。  敦煌本《坛经》所载慧能传法偈中“心性原本清净”之义,...

    武守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0266380.html
  • 作为批判哲学的法相唯识学论

    成唯识论》(卷10)中才可以找到。这应是玄奘法相唯识学对于中国佛教思想乃至中国哲学最有意义的贡献。  (三)由认识论而本体论——心性本寂说  在佛家哲学的本体论层面上,法相唯识学主张自性缘起论,认为...与可知,那么,人性的觉悟也就是“可能的”与“应该的”;而非如心性本觉说所主张的,人性的觉悟是真心自足,是“已然的”与“现实的”。  这是一个自认识论而本体论的过程,由认识而凸显本体的过程。它的思想意义...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0069633.html
  •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

    和人生,本质上追求出世的佛教最终以心性本体论为依持,通过强调“出世不离人世”而走上了人间佛教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佛学人文精神的   人本意蕴   印度佛教以追求人生解脱为根本目的,印度...藏以作为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和众生解脱的主体。这种佛性一如来藏的心性学说后来经过改造而在中土得到盛行,但由于与“无我说”的不合,在印度佛教中却始终未占重要地位。早在部派佛教时期,有关心性的论说就被斥之为...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096044.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